|
泥鳅的气泡病该如何防治?泥鳅气泡病从鱼苗到成鱼都较为常见,多发生时间在阳光较强烈的晴天和天色较闷的时候。症状为腹鳍张开,平躺于水面,肉眼观察鳍部发白,或肠道布满气体,在显微镜下观察鳍部有气泡。严峻时会有泥鳅死亡,第二天鳍部会充血发红。其发病原因与水中气体含量有直接关系。 泥鳅栖息于静水的底层,对环境适应力强。糊口水温10-30℃,最适水温为25-27℃。水温升高至30℃时,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。冬季水温降到5℃以下时,即钻入泥中20-30cm深处越冬。泥鳅不仅可以用鳃和皮肤呼吸,还可以用肠道呼吸;当天色闷热或池底严峻缺氧时,泥鳅会跃出水面,用口直接吞入空气,用肠壁辅助呼吸,当它转头缓缓下潜时,废气则从肛门排出。 一、泥鳅气泡病简介 因为水中气体过饱和,泥鳅的肠道布满气体,或体表、鳃、鳍部附着很多小气泡。发病泥鳅会上浮于水面或游动失去平衡,严峻时会造成鳍部血栓(外表观察鳍部发白)。此病多会引起泥鳅肠炎或烂鳍烂鳃,情况严峻的时候会造成泥鳅大批性溘然死亡。在此病多发生时间在阳光较强烈的晴天和天色较闷的时候。 二、发病情况 从鱼苗到成鱼都会产气愤泡病,且泥鳅一年四季都会产生,但春夏两季较为常见。 在初春气温升高的天色下水面上的冰融化,水中溶氧溘然增加会产气愤泡病。晚春和夏秋季节的下过雨后阳光强烈的晴天在14点-18点轻易发气愤泡病,当时就会有泥鳅死亡或第二天发现有的泥鳅鳍部溃烂发红。此种情况在池塘观察泥鳅腹鳍张开,平躺于水面,肉眼近间隔观察鳍部发白,在显微镜下观察鳍部有气泡。 在春季刚开始喂食时、在下雨天或是感觉较闷的天色也会产气愤泡病,这种情况发生时把泥鳅放入净水中过几小时就会消失。此种情况下在池塘观察泥鳅腹部发胀,腹部朝上躺在水面上,挤压其腹部会有其他从肛门排出,解剖会发现肠道布满气体。 三、病因分析 四月泥鳅还处于经由越冬期开始恢复摄食的阶段,体质较弱。泥鳅在整个越冬期都处于停食阶段,肠道长时间没有蠕动,肠道的消化能力很弱。体质弱、消化能力差、气温不不乱,所以在四月份的时候泥鳅发气愤泡病的比较多。 水体中浮游植物多,阳光旺盛,藻类光合作用强,可引起水中溶解氧过饱和而发病;在有些廋水泥鳅塘,固然藻类未几。但因为经由中午高温,水温升高,使水中氧的溶解能力降低,大量气体溢出,泥鳅本身具有用皮肤呼吸的功能,水中过饱和的气体,通过渗透渗出而进入体表、鳍内和肠道内,造成泥鳅身体内气泡的逐渐蕴蓄,从而形成气泡病。
阅读出自:台湾泥鳅 www.mlyzc888.com
|